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安排 > 正文

工作安排

衡阳师范学院全面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7-05-03 09:51   浏览:

`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责任使命,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合作的意见》(湘政办发〔2017〕8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校地校企全面合作、深度合作,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形成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衡阳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衡阳师范学院全面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培养输送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的作用,加快构建分层对接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与地方政府紧密对接、学院与行业部门紧密对接、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科学研究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紧密对接,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和产教融合发展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衡阳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总体目标

着力促进衡阳师范学院紧密对接衡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我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大力促进产学研用,大力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及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新型高校智库,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为“五个新衡阳”和“衡阳健康谷”的建设作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紧密对接地方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展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1.构建对接行业企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衡阳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整合学科优势,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改造、重组,将优势学科与地方优势产业“点对点结合”,通过学科群引领、造就新型产业。针对《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聚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突破,突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现代农业良种繁育等方面,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要共性技术,解决产业瓶颈制约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求,重点培育遥感测绘、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应用电子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等应用性强的专业,对接地方行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重点打造传统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大数据与光电通信、中学教师教育、绿色化工与环境工程、大湘南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等 6 个学科群;建立好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乡村保护与开发类、生物与材料类、文化传播类、艺术表演与创作类等 6 个专业群,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卓越教师”、“特岗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计划,为衡阳输送优秀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

   依托“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联盟(UGS,高校-地方政府-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施“一师范专业深度对接一示范中学”,密切与衡阳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及有关中小学的合作关系,深化我校教师教育改革,构建双向渗透式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卓越教师”“特岗教师” “公费定向师范生” “国培”“省培”计划,为衡阳地区输送优秀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对衡阳农村基础教育实施精准扶贫。

   3.加大培训、培养力度,为衡阳输送各类管理人才

   根据衡阳地区人才需求,衡阳师范学院将为衡阳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培训行政管理、教育管理、财政管理、酒店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贸易(商业)管理、外向型经济管理等各级各类管理人才,为衡阳农村基层培训输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学生村官。

  (二)结合学校推行的“英才支持计划”和“湘江学者支持计划”,统筹整合资源,开展“政策咨询行动计划”

   1.建立新型智库

   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省、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结合学校推行的“英才支持计划”和“湘江学者支持计划”,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明确主攻方向,发挥优势特色,培育和组建行业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咨询机构等专业化的新型智库。

   2.加强研究咨询

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问题意识,重点围绕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社会热点难点、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为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充分发挥“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等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为衡阳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共促产学研用,开展经济服务行动计划

根据衡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衡阳师范学院学科优势,整合已有理学、工学、地理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优势学科和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生物工程、化工与制药等专业技术资源,围绕衡阳市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与政府、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搭建合作创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政府牵引介绍、学校主动联系和地方主动寻求合作,与行业企业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项目,实现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地对接和成果转化效益的共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共同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繁荣发展。

1.服务光电产业发展。加强“光电信息技术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协同光电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工艺改进;对光电信息发展提出预测。

2.服务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湖南省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针对衡阳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核二七二、光伏、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新能源产业,利用订单式技术研发项目、专利协同运用等,服务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服务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发展。成立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生物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分析与检测、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研究等,重点服务南岳生物制药、紫光古汉、天之衡、映武黄花等为代表的企业,为新型疫苗、中药饮片等医药产业项目的建设提供咨询决策。

4.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服务衡阳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如富士康、镭目科技、中科光电、中兴通讯等企业,特别是协同开展“智能移动终端领域关键技术、中高端智能家居产品、自动检测和控制”的开发。

5.服务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深入分析衡阳市的电子商务产业现状、发展趋势,针对微电商和电子商务模式、线上线下的全新运营模式、移动互联网下企业战略、基于云端服务的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为衡阳市制定相应规划、出台有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衡阳师范学院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商贸零售业衡阳产业带打造工程、制造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工程等衡阳电商发展重点工程,为其提供人才、技术、智力等支撑。

   6.服务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挂靠我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和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为衡阳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服务,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衡阳。同时服务衡阳一山(南岳与环南岳旅游圈)、一城(衡阳市区)、一江(湘江衡山—归阳段旅游带)、一海(蔡伦竹海)、两轴(武广、湘桂两大高铁集散旅游休闲轴)和八区(四明山、岐山、归阳、塔山、印山、耒水湿地—江口鸟洲、宝盖、罗荣桓故居8处生态文化乡村特色休闲旅游区)”生态旅游

   7.服务地方制造产业发展。选派博士教授等专家入驻企业,协同攻关新工艺、新材料、品牌推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地方企业发展难题,加快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物流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把衡阳建设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全国重要节点城市、更具竞争力的全省第二大城市、更具辐射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挖掘和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组建团队,开展“社会服务行动计划”

   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凝聚学校博士、教授、专家,组建一批有应用型专长的服务团队,服务衡阳社会建设。

   1.服务文化建设

  1)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充分发挥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的优势,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共同搭建“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等文化交流平台,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南岳文化、农耕文化、船山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衡阳市文化馆所、文化遗址、文化景点、文化商圈的建设,发挥衡阳师范学院在衡阳市“文化小康”建设的作用。

  2)地方文化开发与繁荣。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学校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专业的优势资源,结合衡阳历史地理及社会特点,实施区域文化综合开发研究,共同推动衡阳市“文化产业提质工程”。在文化创意上,共同构建“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三大传统行业为基础,以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三大新兴业态为龙头,促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以文兴、文以旅传。挖掘整理并传承保护好衡阳湘剧、衡州花鼓戏、皮影、祁剧、渔鼓等地方文化品牌,推动四大发明之乡、寿文化之乡、农耕文化之乡、中国抗战纪念名城、佛道共存和谐之城等特色文化品牌项目走出衡阳、走向世界。
  3)校地文化互动与融合。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并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引领的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心筹办“幸福家园”群众文化节、“送文化下乡”、先进文化进社区等计划,加强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的互动。学校将整合师资力量,积极参与文化艺术行业的决策咨询、项目论证、人员培训、课题研究及剧目演出,推广并繁荣具有衡阳特色的地方文化。

2.服务衡阳法治建设。依托我校“衡阳市法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律援助中心衡阳师范学院工作处”,充分发挥学校法学等专业优势,在法治宣传教育、法学人才培养、法治建设、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广泛服务。

3.服务衡阳新农村建设。依托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服务衡阳新农村建设。一是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相关学科专业优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景观基因、乡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设计方案和智力支撑,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旅游开发和乡土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保护管理古村落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实施精准扶贫。派驻专人入村对口扶贫,会商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办法举措,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项目、到实际效果。

   、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衡阳师范学院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校党政办公室、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办、人事处、宣传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转型发展办公室。

   五、组织实施

   “行动计划”实施周期:2017年4月——2020年12月

  (一)宣传动员。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向全校师生宣传动员,激发、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行动计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调研洽谈。各二级学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认真组建服务团队,全面深入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和项目洽谈。

  (三)项目遴选和中期检查。计划实施期间每年10月学校将遴选一批重大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并集中举行签约仪式;同时对已签约项目进行中期检查。

  (四)全面实施。根据项目内容,以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实际性的合作与深度服务,大力推动项目的落实,让合作、服务项目开花结果。

  (五)总结表彰。2020年12月将在全校范围内对“行动计划”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各二级学院认真总结成效,并将成效总结材料报送转型发展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服务社会既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又是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更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积极主动服务衡阳,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智力与人才支撑,为衡阳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有力推进衡阳师范学院的双一流建设。

   2.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各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要任务”,尽快组建团队,积极与衡阳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研讨,科学设计、出台相关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将相应任务进行分解和落实,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扎实推进相关服务项目、合作项目的开展。

   3.强化考核,确保成效。学校将对“行动计划”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和专项督导;同时,还将服务社会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院系工作考核、教师人事聘任协议、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将进行中期检查,“行动计划”实施完将进行考核评比,适时给予表彰和激励,确保工作成效。

   七、经费保障

   1.通过项目合作、委托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争取衡阳市和各县(市、区)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经费资助,形成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  

   2.各学院在“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签订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给予奖励。